東京房產泡沫以后對日本企業的影響
來源:亞洲購房網作者:亞洲購房網時間:2018/1/5
掃一掃,隨時看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日本房價一直下跌,隨著日本市場的下滑,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日本企業紛紛撤離。再加上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和一些海外收購的失敗,日本企業的海外戰略轉變要保守,但要優先搶救國內市場,現在看來,很多企業過于謹慎了。錯過了在海外扎根的最佳時機。當然,還有一些長遠愿景的企業沒有受到影響。
第一個
日本汽車制造商為了在泡沫破滅之后在國際市場上賺取實實在在的利潤,消費電子制造商的利潤主要是在日本,日本市場在20世紀80年代充當了日本企業的利潤倉庫,但是由于經營策略失誤,一些電子產品后來,制造商找不到差異化的產品,而國家又陷入了惡性競爭。盈利倉庫消失,投資策略變得更加消極。
第二條
綜合貿易公司的收入是很多水的,當“財富”雜志把它的轉售交易也算進銷售,這是抄襲日本的會計準則,這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其實當日本企業不公布國際會計的時候標準報告,沒有辦法),現在貿易公司已經發布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報告,收入大幅縮水,由于標準前后不一致,“財富”雜志排名前后排名沒有參考價值。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財富”雜志僅按收入排列收入,從不考慮利潤。在九十年代,商人的收入根本沒有轉化為利潤。現在貿易公司已經找到了以資源和新興市場消費品為主的利潤增長點如果從利潤角度來看,今天的綜合貿易公司中任何一家在1993年的高峰期都會比幾家貿易公司有更高的利潤總額。例如在上個財政年度,前五大貿易公司Marubeni實現了2000億日元的凈利潤。在1994年,我認為每個利潤不超過300-500億。
出口問題非常復雜。一些日本企業非常明智地只把國內生產中附加值最高的核心零部件,在日本,組裝等操作不具有成本競爭力。一些日本企業把生產外包到海外或目標市場,出口高利潤的零部件,這種做法可以保持70%左右的利潤,而不會損失價格競爭力。由于出口結構的根本性變化,只看出口量就沒有多大意義。
第三條
上面也提到了日本的金融業問題。基本就是時間很快,金融方面大幅減少直到經濟泡沫后才慢慢恢復。事實上,八十年代后期日本銀行業的不合理繁榮是根本不可持續的。
本網注明“來源:亞洲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亞洲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亞洲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東京,房產泡沫,日本企業的影響
上一篇:2017年東京的房價和收入... 下一篇:日本地價創34年來最大漲幅...